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ect成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除显示结构外,着重提供脏器与端正变组织的功能信息。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ect 成像的基本原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 ect 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将探测到这些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再成像。ect 成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除显示结构外,着重提供脏器与端正变组织的功能信息。
ect 的显像方式十分灵活,能进行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除此之外,它还能提供脏器的多种功能参数,如时间-放射性曲线等,为肿瘤的诊治提供多方位信息。主要用于甲状腺癌、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尤其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比普通 x 线拍片可提前 3-6 个月发现病变。因此,对一些较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即使没有骨痛,也可作术前或术后检查,以期早期发现转移灶。但必须注意骨的炎症、血流改变、骨折修复,关节退行性变、骨畸形性病变以及代谢性骨病变也可出现阳性结果,这是应该予以鉴别的。
工作原理
ect 结构和工作过程:它有专门探测核射线(γ射线)的探头、固定探头并能向各方位转动的支架、装有系统程序的中心控制台(能高速运行和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存贮的高性能电子计算机,16~64 位)。在采集程序控制下,探头收集到从靶器官发射出来的γ射线,经晶体光放大(变成可见光)导向光电倍增管(p.m.t)的阴极(矩阵排列于晶体表面的光导面上,常有 50~107 支),转变成电脉冲信号,按位置译码器指定位置输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将信号经模/数(a/d)转换成数字存贮起来。在处理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将进行数/模(d/a)转换,按信号来源卒标方位上的象素(pixel)点在屏幕上投射成图像。这种图像是一种单一平面图像(二维),信息重叠、模糊度大,只适用于小脏器显像或动态显像,对深层结构观察较困难。若探头以靶器官为中心旋转,多平面采集时,则可获得三维图像即所谓 ect 图像。这种图像按一定厚度切层,可观察不同方位、不同深度平面的显像剂分布图像。根据成像的结果不同,又可分为:断层成像和立体三维成像。
分类
spect
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利用发射单光子的核素药物如 99mtc、133i、67ga、153sm 等进行检查。spect 的基本结构分 3 部分,即旋转探头装置、电子线路、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spect 除显示肿瘤病灶外,尚可显示局部脏器功能的变化,如:化疗后左心功能、肾功能的改变等。
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顾名思义它是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药物进行检查。常见的核素如:18f、11c、13n、15o 等。pet 主要用于病灶组织的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主向和氧代谢的研究,在肿瘤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应用最多的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残留肿块的鉴别。脑肿瘤和鼻咽癌放疗或淋巴瘤化疗后残存肿块及肺部和纵隔肿块的鉴别等常常十分困难,但利用 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进行 pet 显像,区分其性质则十分容易。如病灶摄取 18f-fdg,表明病灶残留存活的癌细胞,提示为复发;如 18f-fdg 检查为阴性则为纤维化。
检查方式
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按临床要求选择方法,有静态与动态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运动与静息显像。现介绍各自方法及适用范围:
静态显像
指采集某一观察面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放射性分布图像。多用于小器官显像和粗略观察某器官的形态、
ect 图像
动态显像
指对某器官的某一观察面进行连续分时采集,获得不同时间的动态平面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提供不同时间的感兴趣区(roi)信息,还可以电影显示靶器官活动情况。由于引入了“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概念非常适用于脏器功能判断。如:甲状腺、脑、心、肝、肾、胃排空、骨摄取、肝胆等的功能指标。
心血池门电路控制 r 波触发(简称门控)显像亦属动态显像的一种,即用 r 波触发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期点的放射性信息,用付里叶函数拟合成心脏容积曲线。从此曲线可以分别获得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系列指标。最近有报道将此方法用于肺显像获得呼吸运动周期肺功能图。
平面显像
即二维显像是与断层(三维)显像相对而言,只能一次观察一个面。应包括静态平面、动态平面、局部平面、运动平面和静息平面显像,因为尚不能进行一次性全身断层,因此全身显像就叫“全身 xx”如“全身骨显像”就不要叫“全身骨平面显像”。
断层显像
是对靶器官进行 360 度(或 180 度)旋转采集多平面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重建、切层、放大、投影)得到一定厚度的不同观察面和深度的断面图像。这种图像计算机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立体图(按不同方向旋转,按不同速度旋转,以便观察)。最适用于大器官显像,如:脑、心、肺、肝等,分析占位性病变、供血情况、脏器容积测量等。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脑缺血性疾病和癫痫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及预后判断等,是最接近于导管检查效果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局部显像
是与全身显像相对而言,其包括范围很广,局部平面显像、凡分别各脏器的各种检查方法均叫局部显像。
全身显像
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进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如:全身骨显像,全身血池显像,全身淋巴显像,全身软组织显像,全身肿瘤标识物显像及动物实验中药物全身分布显像等等。进行“全身普查”,对寻找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十分有价值,全身骨显像对鼻咽癌、肺癌、乳癌、肠癌、前裂腺癌等最易骨转移的病例,能早期查出转移灶。在帮助外科治疗(如截肢术)方案决策中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显像
运动显像即负荷显像,就如同心电图的“运动试验”,是一种采集靶器官(主要是心脏)在负荷状态下核素显像剂的分布信息成像的方法。就心脏来说,有心血池门电路控制显像和心肌门控显像;心肌、心血池断层显像;心肌、心血池门控制层显像。后者由于信息量太大,处理烦锁,资料存贮量大,有些得不偿失,难被广泛应用。最常用的是“心血池门控平面显像”和“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这两组资料加上运动与静息对照已经够全面的了,还有的使用药物对照,更能提供一些有效参数,如心肌梗死的可恢复心肌细胞(存活心肌)的判定很有临床价值。
静息显像
即显示在病人处于休息状态下心脏对核素显像剂的摄取和分布情况。它常与运动显像匹配使用。
注意事项
1、脑血流断层显像: 检查前 1、2 天,病友尽量停服扩脑血管药,以增加检查的灵敏性。注射显像剂前 30—60 分钟应遵医嘱口服过氯酸钾,以封闭脉络丛及甲状腺,减少干扰。注射前后 5—10 分钟,病友尽量休息,减少声光刺激,卧床休息保持平静并戴上眼罩及耳塞直到注射显像剂后 10 分钟左右。检查过程中头部不能移动,以保证图像的真实性。
2、心肌灌注显像: 检查前一天应停用硝酸甘油、易顺脉、地奥心血康等药物。如行运动负荷试验者最好在前二天停用心得安、心律平、倍他乐克、异博定、甲氧乙心安等药物。进行心肌药物负荷试验者应于 24 小时前停用潘生丁、多巴酚丁胺及氨茶碱等药物。在检查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平稳,以减少隔肌运动对心肌显像的干扰。安装心脏起博器者应告知医生,以供影像分析参考。
3、全身骨显像: 注射显像剂后的 2 小时内尽量多饮水 500ml 以上。检查前排空小便。如有尿液汚染衣裤、皮肤,应擦洗皮肤及更换衣裤后方可检查。有植入金属假肢、假乳房的应告知医生所植入的部位。检查前二天不宜作钡餐、钡灌肠等检查。以免钡剂滞留于肠道影响影像观察。
4、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尽可能前三天停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检查前 30 分钟饮水 300ml 左右,检查时排空小便。
5、食道运动功能显像及胃排空测定: 患者应于检查前禁食 6—12 小时并按医嘱停用阿托品、心痛定、得舒特、定痉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及胃动力药,如吗丁啉、普瑞博思等。
6、甲状腺显像:按医嘱停用含碘的药物及富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虾等,并停用甲状腺片。使用碘造影剂者至少三周后才能作检查。
检查中如遇小儿或不能合作的患者检查前可用镇静剂。因疼痛不能配合检查的可事前使用镇痛药。检查前应除去受检部位所配戴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金属纽扣、皮带、钥匙、硬币等。
因用于 ect 检查的大部分药物都由尿排泄出体外,所以,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的排出。
包装术语
在包装术语里 ect 代表边压强度(ect=edge crush test)
定义: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是指承受平行于瓦楞方向压力的能力。它是瓦楞纸板的两大重要参数(另一个为破裂强度 bst)之一。单位是:n/m, 国际通用标准为 lbs/in, 有些测试仪器的单位是 kgf/dm,不过在技术沟通和质量要求中很少用到。
影响: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纸箱的抗压承重能力,在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它会影响到包装物件的堆载高度及安全性能。
ect 与 rct 之间关系公式:抗压强度(ect)=sum[rct(面纸) rct(瓦楞芯纸) x 瓦楞伸长系数 takeup factor]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病用的 据说戒网瘾中心也用 电击之后会全身抽搐
电子芯片
ect(enhanced capture timer):增强型捕捉定时器
增强型捕捉定时器作为一个增强型的定时计数器,完全可以胜任普通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如脉冲计数、产生时钟信号等。
电信术语
etc(explicit call transfer supplementary service)显示呼叫转移补充业务
电气工程术语
ect——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电惊厥疗法
ect (electroconvulsive shock therapy)也称电休克疗法,电惊厥休克治疗。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
ect 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论是 spect,还是 pet,正在迅速向前发展。
spect 分为纵向断层(即断层面与病人长轴平行)和横向断层(断层面与病人长轴垂直)两类。纵向断层机中,气孔准直器型由于结构简单、重建时间快,用的相当广泛。但由于旋转的斜孔准直器 ct 克服了七孔准直器 ct 的某些缺点(如扫描视野小、扫描平面的厚度随深度增加、扫描定位要求严格等),无疑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横向断层 ct 机,由于旋转型γ照相机可直接用于临床研究,非常引人注目。
pet 因利用正、负电子相碰产生湮没辐射,故又称之为湮没辐射器型 ct(acd)。由于锗酸铋(bgo)晶体探测器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和短的余辉时间,因此 pet 大多采用 bgo 探测器,而不用碘化钠(nai)探测器。氟化铯(csf)探测器的优点是符合时间快,可在 pet 中采用飞行时间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探测器可以测量出两个湮没光子到达探测器的时间差,进而可以判断正电子发射的精确位置。此外,氟化铯晶体探测器具有与锗酸铋一样的探测效率,在 pet 中使用氟化铯晶体探测器可大大提高图像分辨力。
临床应用
(1)脑
大脑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和主管意识形态的器官。应用 pet 最大的注意力是大脑。用 pet 研究区域脑血管流量和氧的利用,它可获得区域脑血流量定量的图像和脑组织的代谢状况,这是一种在人体活体内研究脑功能的无损方法。
(2)心脏
pet 可用于诊断心肌梗塞,从 pet 图像能计算出心肌梗塞的大小。
(3)肿瘤
当病人脑部病变在中线或接近颅底时,用常规γ照相机不容易发现病灶。如使用 pet,位于上述部位的病灶则容易被检出。
对于其他实质性脏器,如肝、肾肿瘤,用 ect 检查效果由于常规γ照相机。有报道用 11c 标记的色氨酸,做胰腺部 pet 显像,所得结果比原 75 硒-蛋氨酸要好。